新冠口服药物临床数据积极,有望补充现有防疫手段
一周核心观点
默沙东口服新冠药物莫努匹韦(Molnupiravir)III期数据积极
事件:10月1日,默沙东(MRK.US)与Ridgeback宣布口服新冠药物Molnupiravir治疗轻度至中度新冠肺炎患者的III期临床中期数据,治疗组的住院或死亡率为7.3%(28/385),对照组的住院或死亡率为14.1%(53/377),即Molnupiravir降低住院或死亡率50%(p=0.0012)。随访28天中,Molnopiravir治疗组无死亡病例,而安慰剂组出现8例死亡。默沙东已与美国政府签订170万个疗程价值12亿美元的采购协议,2021年计划在全球供应超过1000万疗程。
Molnupiravir(MK-4482, EIDD-2801)是一种口服核糖核苷类似物,进入细胞经代谢后酯键水解后转化为类似于核糖核苷的NHC(β-D-N4-羟基胞苷),其研发可追溯至2003年,用于抑制丙肝病毒和SARS等RNA病毒,后来经过不断改进分子结构,使得口服更加容易吸收并且提升了安全性。
Molnupiravir的活性形式是β-D-N4-羟基胞苷(NHC)-三磷酸,病毒的RdRp(RNA依赖的RNA聚合酶)会错误使用NHC-三磷酸,而不使用三磷酸胞苷或三磷酸尿苷作为催化底物,即NHC会使病毒RNA复制掺入大量A和G,从而导致RNA产物发生突变,从而抑制RNA病毒进一步传播。
全球目前尚无新冠口服治疗药物获批,除Molnupiravir外还有辉瑞的口服3CL蛋白酶抑制剂PF-07321332、日本盐野义公司的口服3CL蛋白酶抑制剂s217622、开拓药业的雄激素受体拮抗剂普克鲁胺以及罗氏的RdRp抑制剂AT-527等小分子治疗药物处于临床III期。
国信观点:Molnupiravir临床数据积极,有望成为首款获批的新冠口服治疗药物。小分子药物相对抗体药物具有生产工艺简单能够大幅降低成本,口服使用较静脉给药更加方便等优点,有望与新冠疫苗和抗体药物等抗疫手段形成良好互补。同时,我们也认为现阶段不论是抗体还是小分子口服治疗药物,其主要使用场景仍是新冠暴露后治疗,而非事前预防,也难以取代包括新冠疫苗在内的其他防疫措施。
国务院发布《“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
事件:9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印发《“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的通知,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民营医疗有望受益。《规划》提出,建设公平医保、法治医保、安全医保、智慧医保、协同医保,到2025年,医疗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医疗保障政策规范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便捷化、改革协同化程度明显提升。
国信观点:《规划》提出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优化医疗保障协同治理体系,构筑坚实的医疗保障服务支撑体系等中长期宏观规划,同时也细化了医保控费和集采品种数量等短期目标,旨在满足群众多层次医保需求、提供更加便捷的医保公共服务的同时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短期来看,市场可能受到集采、控费等政策影响,情绪偏悲观;但中长期视角下,国内广大群众医疗需求将不断提升,建议关注差异化创新、国际化潜力和消费升级三条主线,布局有长期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推荐恒瑞医疗、迈瑞医疗、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复星医药、智飞生物等
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的风险、医保控费超预期的风险、药品及高值耗材集采超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