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商保目录初审放量,创新药迎准入利好,高值赛道拓宽
- 研究报告内容
事件:
8月12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了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的通过形式审查药品名单。今年共有534个药品过审(基本目录),创下历年新高;首次设立的商保创新药目录形式审查通过率也十分可观,141个申报药物中有121个顺利过审,通过率超过八成。从名单来看,既有恒瑞医药的瑞康曲妥珠单抗、科伦博泰生物的芦康沙妥珠单抗等国产重磅新药,也包含礼来、杨森、阿斯利康等跨国药企的近期获批品种。在商保创新药目录形式审查通过名单中,出现了大量高于基本医保常规覆盖范围的高值药物。
形式审查作为国谈流程的第一关,主要对申报药品是否符合当年的申报条件及信息完整性进行核查。国家医保局提醒,有些药品同时申报了基本医保目录和商保创新药目录,因两者申报条件不完全一致,会出现审查结果不一致的情况。且价格昂贵超出基本医保保障范围的药品通过基本医保目录初步形式审查,仅表明符合申报条件,最终能否进入基本医保目录,还需经严格评审程序,通过专家评审的独家药品谈判成功、非独家药品竞价成功才能最终纳入目录。
投资要点:
一、创新药企积极性提升。近年来国家持续优化医保目录调整机制,将“临床价值”作为核心评价标准。此次大量创新药通过形式审查,是前几年创新药研发投入的集中体现。政策的连续性和可预期性,让企业能够更清晰地规划创新药的商业化路径,极大激发了企业的创新热情。以肿瘤领域为例,ADC(抗体偶联药物)成为最大亮点,多款国产ADC药物均通过初审。创新药企业在看到产品进入医保及商保目录的可能性增加后,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创新药的研发进程,进而推动整个创新药行业的发展。
二、商保创新药目录意义重大。商保创新药目录的定位是面向尚无法纳入医保目录、但具有较高创新程度和临床价值的药物。其设立是国家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上的关键一步,通过该目录路径,能让更多高价值创新药更早进入支付体系,缓解医保基金短期压力的同时,也为企业商业化提供更多试错和市场培育空间。例如国内首批CAR-T产品的升级适应症、部分进口罕见病酶替代疗法,以及价格较高但临床获益显著的靶向药物,都进入了商保创新药目录候选名单。这对于研发这类高值创新药的企业来说,拓宽了产品的支付渠道,增加了产品的市场潜力。
三、市场竞争格局或生变。随着众多创新药通过形式审查进入后续评审环节,不同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在肿瘤、代谢、免疫及罕见病等热门治疗领域,同类产品之间会在临床价值、价格、医保支付等方面展开竞争。例如在代谢领域,GLP - 1类药物竞争激烈,礼来的替尔泊肽申报基本医保,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口服制剂及注射剂等出现在商保创新药目录初审名单中。这种竞争将促使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疗效,优化成本结构,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同时也会加速行业的洗牌与整合。
投资建议:(一)创新药龙头企业:我们建议关注在创新药研发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研发管线丰富且实力强劲的企业。关注其通过形式审查的产品在后续医保谈判和商保协商中的进展,若产品成功纳入相应目录,有望带来业绩的显著增长。(二)商保创新药收益企业:对于专注于研发高值创新药、此前受困于医保支付难题的企业,商保创新药目录为其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三)行业整合:随着市场竞争格局变化,医药行业可能迎来新一轮的整合。我们认为需要关注那些具有资金优势、技术优势的企业对其他企业的并购整合机会,以及在整合过程中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机遇。建议关注:恒瑞医药、君实生物、百济神州、复星医药等。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风险、产品竞争风险、研发失败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