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可转债视角看银行股投资
截至5月6日,当前全市场共存续银行转债18只,从发行主体看,除中信、兴业、浦发三家股份行外,其余均为城农商行。本文对银行转债发行、转股及存续情况进行梳理,并从发行人行为与投资者行为视角,探讨可转债与银行股投资的潜在关系。
银行转债发行主体以城农商行为主,当前18只银行转债处于存续状态
自2003年民生银行发行首只银行转债以来(截至5月6日),上市银行共发行可转债27只。其中,9只银行转债已退市,18只银行转债仍处于存续期。从发行主体角度,考虑到RWA扩张需求、资本市场估值水平、和银行资本充足率状况,除中信、兴业、浦发三家为股份行外,其余均为城农商行。
历史上有9只银行转债实现退出。9只已摘牌的银行转债平均存续期42个月,除光大转债以外,转股比例均超99%。其中,3只为自然转股(2003年发行的民生转债、2004年发行的招行转债、2017年发行的光大转债),其余银行转债均随着发行人发布强制赎回公告而大规模转股。以平银转债为例,平银转债于2019年2月18日上市,并于2019年7月25日进入转股期。2019年8月20日,因正股价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平安银行发布公告决定行使有条件赎回权,随即触发大规模转股。平银转债从上市到转股仅历时7个月。
存续银行转债转股比例较低,仅苏农转债、成银转债超过20%。截至5月6日,18只存续银行转债平均存续期33个月。从转股比例来看,10只银行转债转基本未实现转股;其余银行转债中,除苏农转债(48.5%)、成银转债(21.5%)转股比例超过20%外,南银转债(16.9%)、江银转债(12.1%)、苏银转债(10%)、无锡转债(2.6%)、张行转债(0.1%)等转股比例整体较低。
风险提示:
1、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可能拖累银行基本面,区域性风险因素也可能进一步累积;
2、短期内弱资质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释放仍将是重要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