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点评:质在量先,重在精准
事件:2023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经济环境:质在量先,财政与货币政策重在精准。2023年GDP增速目标为5%,进入增长有韧性、渐进式修复的阶段,体现高质量发展诉求。靠地产驱动的“老路”难行,我们判断新老基建和消费或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抓手。宽信用更多依托结构改善,财政、货币政策更加强调精准有力:1)财政政策: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3.8万亿,缓解地方财政收支矛盾;赤字率拟为3%,预计将精准滴灌国家战略领域,如科技创新、绿色金融及数字经济等;分两期投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7400亿元,为重大项目建设补充资本金。2)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体现政府信用向实体以及居民信用的转化,更关注结构调优;考虑到开年信贷投放旺盛,预计更多依托降准提供长期流动性;LPR改革效能持续释放,新发放企业贷款平均利率降至统计以来最低水平,对普惠小微贷款实行阶段性减息,目前已达合理水平,降息可能性降低;结构性货币政策将“挑大梁”,利用再贷款或创设新型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信贷对普惠小微、绿色科创等薄弱领域形成有力呵护。
风险环境:主要关注中小银行、房地产与地方政府债务。“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作为2023年的第五项工作任务,重在防范金融、地产与政府债务风险。金融体制改革进程中,中小银行备受关注。2020-2022年新增550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目前进度已过半;预计地方性银行兼并重组进程将继续推进,发挥协同优势,撬动区域优势资源。防范化解头部房企风险,政策目标在托底不在刺激,预计地产信用将温和修复。地方政府债风险事件发生,政策注视下,限制隐债新增、债务展期有序推进,地方政府专项债3.8万亿元,部分高成本的隐性债务或可通过地方政府债券置换,有助于压降存量隐性债务。
促消费、扩投资、稳地产基调下,2023银行经营前瞻:
1)营收增速与利息收入增速先低后稳:扩消费政策带动投资,预计利息收入增速短暂下行后将逐步回稳;财富收入回暖可期,支撑非息做出更大贡献;2)信贷增量空间打开,结构进一步改善: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同时更加注重培育与激发市场内生动力,政策托举下房市回稳、实体经济需求回温,利好公贷、消费贷,预计偏重实体和零售的银行机遇更大。3)息差或将迎来拐点:利率下行动力有限,且政策未提及,考虑到需求正逐步回暖,我们预计下半年息差将企稳。4)资产质量有望提升:疫后复苏背景下,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措施推进,政策引导房市审慎经营,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完善,预计拨备计提变化不大,资产质量边际压力减轻。
投资建议:稳增长与防风险并重,压制银行板块的经济预期与风险扰动因素有望逐渐缓解,疫后复苏+地产风险缓释将继续助推银行板块估值修复。1)主线一:抢抓修复,关注受经济预期悲观和房地产风险冲击比较大的优质股份行、国企改革低估值大行,推荐平安、邮储;2)主线二:布局绩优,聚焦高业绩景气度的区域性银行,推荐宁波、成都。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地产宽松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等。